新闻资讯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资讯
传承非遗文化,600多名周家拳弟子齐聚棠下沙富寻根!

来源:    时间2023-04-23    阅读:156

咚咚锵咚咚锵……”在喧天锣鼓声中,香港周家李牛国术总会主席李贵南终于和周家拳同门再次相聚:“三年多没回来,今天太激动了!”

600余名周家拳弟子齐聚沙富,寻根源祭祖师,交流醒狮武术

近日,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家拳的发源地——蓬江区棠下镇沙富村人声鼎沸,来自港澳、广西和广东40多家周家拳仁义堂分会馆共600多名弟子齐聚沙富五虎纪念馆,寻根祭祖,交流醒狮武术。

600多名周家拳弟子齐聚沙富,寻根源祭祖师,交流醒狮武术

600多名弟子沙富寻根

红、黄、蓝、粉、黑等多彩雄狮在锣鼓声中起舞助兴,各展英姿;40多支队伍筛锣擂鼓,浩浩荡荡前往位于沙富狮子山的五虎纪念墓园祭祀“周家五虎”。活动当天,五虎纪念馆门前热闹非凡。

记者了解到,随着疫情形势的缓和及各地文娱活动的升温,早在春节期间,中外周仁义堂总馆就开始筹划今年的拜祭祖师交流活动。通知一出,就得到各地周家同门热烈响应,当天共有近700位国内的周家同门齐聚沙富寻根。

香港周家李牛国术总会成员在五虎纪念馆前合照留念

“我练周家拳已有50多年,刚柔并济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。”李贵南介绍说,香港目前共有周家拳拳馆20余家,各家拳馆平时都积极参加香港各类文化活动,致力传播周家拳文化。

在当天的周家拳武术醒狮交流表演现场,可以看到不少从小习武的少年学徒。“我女儿今年6岁,已经学习周家拳3年了。听师傅说有来沙富发源地参观交流的机会,我们立刻报名前往!”来自新会深吕分馆的小竹与母亲,正津津有味地参观五虎纪念馆。

同样带着女儿参加活动的还有江海仁德龙狮武术团的邓迁宇,12岁开始练周家拳,至今已有15年武龄:“我女儿小柔4岁就开始学习周家拳,已经坚持了一年多。学习周家拳,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强身健体,更是为了培养吃苦耐劳、不轻易言弃的精神。”

活动现场的周家拳亲子学徒

“仁义德”精神融入新时代

“上世纪八十年代,村子里练周家拳的氛围十分浓厚,当时一起练功的有70多人!”周家拳第三代嫡系传人周宝洪是土生土长的沙富村人,也是周家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据周宝洪介绍,周家拳是祖籍棠下镇沙富村的周龙创始而来,目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。周龙运用蔡家拳稳健马步,融汇洪拳灵活手法和北少林拳腿法,独创出陈雄刚劲的新拳法,后流传广远、声名鼎盛,故称为周家拳。

周龙创拳法的同时,将拳法亲授胞弟周海、周彪、周协和周田,周家五兄弟共同大力发扬周家拳,一时誉满中外,在二十年代的岭南武林被誉为“周家五虎”。现在,周家拳馆已在海内外10多个国家繁衍生息,据不完全统计,与沙富中外周家仁义堂总馆有联系的海内外周家拳分馆已逾200家。

周家五兄弟共同大力发扬周家拳,在二十年代的岭南武林被誉为“周家五虎”

记者了解到,2012年,曾有来自美国、新加坡、德国、马来西亚、澳洲、英国、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共2000多名弟子齐聚沙富村,参加五虎纪念馆的开馆庆典。2013年,周家拳成为江门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“一家人,一件事,一条心。我相信,我们周家拳大家族将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!”周宝洪说。

周家拳第三代嫡系传人周宝洪正在打鼓

侨乡武坛一直流传着“蔡李佛礼让在先,周家拳仁义远传”的美称。“身为周家拳文化传承的一员,既要运用周家拳强身、自卫,也要学习与传承它的‘仁、义、德’精神,这是周家拳弟子一生恪守与弘扬的门派精神。”周家拳第四代嫡传周颂庭、周颂雯说。

周家拳第四代嫡传周颂庭、周颂雯,分别持周家红缨枪、双匕首表演

近年来,中外周仁义堂总馆致力于周家拳的保护与传承,大力推进武术进校园、醒狮进校园。位于周家拳创始地的沙富小学,更是以“传承周家拳文化,弘扬仁义德精神”为校园特色文化,自编校本教材《周家拳》、创编周家拳武术操;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项武术比赛;深入村居社区开展周家拳公益培训班,将周家拳文化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,传承“仁义德”精神。

棠下初级中学表演武术操《周家拳》荣获2023年江门市中小学校园武术操一等奖


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12-2023 中国传统武术协会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编号:72568517 业务邮箱 zgctws@163.com

友情链接:中国武术散打协会 中国武术散打协会官网 世界跆拳道联盟官网 中国搏击协会